2025.08.27
學員心得周 O 涵(東吳/心理)
錄取學校
(1)中正-心理學系碩士班(臨床心理學組) 正取
(2)高醫-心理學系碩士班(臨床心理學組) 【榜眼】
(3)輔大-臨床心理系碩士班 正取
我大學就讀東吳心理系,上大學前我就蠻確定自己想要當心理師,所以在進入心理系後,修了很多諮商和臨床領域的課程,並分別參與了諮商實習與臨床見習。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反思,我在大四時下定決心考臨心所,今年算是開始準備的第二年,第一年有嘗試推甄和考試,但是結果不盡理想,第二年則全力準備考試,並沒有學校課業和工作。
我也曾經參與過專題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進行探討,雖然因為個人因素未能完成,但過程中累積了對研究的初步經驗。課業之外,我參與志工服務與心理相關工作坊,持續培養對人的敏感度與自我覺察的能力,並拓展與人互動與陪伴的經驗。
我只有報名心方一科,其他科則自己讀原文書或中文課本來準備,因此下方會分為心方和其他科來說明準備方式。
(一)春季班(3-6 月)
心方
在準備心方這門課時,我的策略是「穩定跟課、理解為主」,不會要求自己花大量時間複習,而是專注於跟上老師的進度並做好筆記。此外,我會定期和同樣在準備研究所的朋友約討論,討論過程是先各自簡單複習講義內容,再用「自己的話」講給對方聽,講到對方聽懂為止。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也能幫助我確認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概念。
變心
心方大約占我準備時間的三成,其餘時間我主要投入在變態心理學的準備上。這科我以閱讀原文書為主,並將所有重點整理成心智圖,在 7 月前讀完一半以上的章節是最理想的。由於變心是主科,且每間學校的考點都不太一樣,所以我的策略是不放過書中所有的知識點,全部都做成筆記,等複習的時候如果發現不會考或考的頻率很低時,再把那個部分從筆記中刪除。
讀原文的過程中,有時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吸收了內容,也常會有想回頭從頭再讀的念頭。對我而言,如果時間允許,能邊讀邊複習當然最好;若時間有限,我會優先以「完整讀完一輪」為目標,但這樣做的前提是,在閱讀與製作心智圖的過程中,我會盡可能扎實地記錄每個資訊點,確保之後能有效複習與整合。
(二)暑期班(6-9 月)
心方
暑期班的課難度會明顯提升,上課的頻率也會提高,需要花比春季班更多的心力在跟課和複習。在跟課上,我並沒有完全按照課程表的時間跟課,大概會比正常進度再落後個 3-4堂課,如果可以按照時間跟課是最好的,但是沒辦法的話也不要太緊張,就盡量跟上,不要落後太多,也不要因為落後就覺得自己考不上,考試是一段長程的準備歷程,不會因為某個時間點沒做到就決定結果。
除了跟課以外,我也持續做筆記,我的筆記內容是老師上課補充的概念,或是更好理解的方式,幫助我在複習的時候可以比較快。我也有持續和朋友討論,從春季班的一週一章,輪完一輪後變成一週三章,持續練習用自己的話詮釋內容,並確認是否真的理解。雖然前面說到課程變得比較難,不過因為老師在把難懂的概念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概念上非常有一套,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時常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即使難度提升也不太會覺得跟不上。
變心
原文書我在 10 月前已完成約三分之二的進度,會在一些空閒的時間複習前幾章的心智圖筆記,但大多是看很多遍讓印象更深刻。
普心
我是以中文課本為主,搭配心智圖進行整理,並沿用在心方的討論方式與朋友互相練習。因為朋友有上普心老師的課,我們在討論時能互補所學、交換不同的觀點,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秋季班(9-12 月)
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可能已經衝刺了一段時間,慢慢感到疲憊,記得不要停下來,再撐一下就好了~
心方
秋季班的課程又比暑期班更難,需要花之前更多的時間理解上課的內容,由於我是選擇雲端授課,所以只要看到不懂的地方,我就會按暫停,自己理解看看,確定懂了再接續下去。
我大概是在這個階段的後期開始寫考古題,教育家會提供每個單元歷年的考古題,就按照順序寫,並確實訂正,不懂的一定要問到會,但不是只是知道答案是什麼,還需要知道背後的概念,因為題目可能不會重複出現,所以把概念融會貫通才可以在之後遇到沒看過的題目時解題。
變心
變心的原文書我是在 12 月中的時候才完全結束,然後就開始複習筆記,每複習完一次就試著憑空想出筆記內容,也可以自己拿一張白紙寫下來,和筆記對照,確定有沒有吸收,或是講給身邊的人聽,最好能夠是臨床組的朋友或學長姐。另外,有些會考的內容原文書沒有,所以我會再找其他的中文課本來補足原文書沒有的部分。
普心
大概到 12 月的時候我做完所有筆記並開始複習,複習的方式就和變心一樣,先熟讀筆記,然後試著憑空想出架構。
(四)考猜班(12-1 月)
心方
考猜班主要都是練習考古題,雖然可以自己練習在找其他人對答案,但是我覺得被教育家的老師帶完考古題後,在遇到新的題目時真的不會慌,因為老師會一步一步用我們已知的概念去解釋看起來很難的題目。
變心
臨床老師在講解題目的時候很注重答題的架構,有帶到的每個題目都會教我們怎麼根據題目把答案拆成幾個段落,以及每個段落的架構,然後填上已經學過的知識。我覺得考猜般的練習真的在考試時非常有幫助,老師的帶領方式可以讓我們在考試的時候有很大的信心。
我有進入面試的學校是高醫、長庚、輔大、中正,以下分別敘述各校面試的流程和重點。
高醫
須事先準備研究計畫,並在面試當天交給老師。面試時間總共 15 分鐘,先進行自我介紹,研究計畫占大部分。接著老師會針對研究計畫問問題,最後確認為什麼想要走這個領域(例如:兒童、神經等),之前曾經透過什麼方式探索對這個領域的興趣等。
長庚
分為兩關,一關 10 分鐘。第一關是自傳關,老師會以自傳為基礎詢問走臨床的動機、選擇長庚的原因等。第二關是研究計畫關,先進行 6 分鐘的簡報,然後老師會針對內容提問。
輔大
總共三關,面試時間總長大約 40 分鐘,會有一個夥伴一起面試。第一關是個案晤談,會進行五分鐘的晤談,然後老師會問問題。第二關是研究計畫,兩個人先互相介紹自己的研究計畫,並對對方的研究提出一個問題。第三關則是文獻閱讀和時事,前者是閱讀文獻後摘要分享給夥伴和老師,後者是針對時事討論。
中正
面試時間 10 分鐘,包含簡短的自我介紹,接著老師會針對自傳、研究計畫、臨床領域的學習等提問。
1.釐清內在動機
在真正下定決心準備臨床心理所之前,我花了一段時間思考:為什麼想走臨床組?為什麼想成為臨床心理師?當中包含了外在與內在兩個層面。外在動機也許來自環境的期待等,但內在動機往往才是撐過低潮與挫折的關鍵。對我而言,內在動機是一種驅動力,能在想放棄時提醒自己:「我為什麼開始。」所以在準備的起點,花一些時間釐清自己的動機,是一件值得的事。
2.筆記的重要性
準備臨床所的過程中,需要閱讀的書籍非常多,常常會為了「快點讀完」而忽略筆記。但我認為,筆記不只是複習的工具,更是學習的過程本身。做筆記代表我們要先理解,再用自己的語言整理下來,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真正內化知識。而且在後期複習時,一份清楚的筆記會大幅提升效率。所以,就算筆記很花時間,也千萬不要小看它的價值。
3.保持放鬆與彈性
考試準備的路很長,難免會出現懷疑自己、想放棄的時候,也可能因為焦慮而陷入停滯。這時候,適當的休息反而更重要。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能在短時間內高度集中的人,因此從去年 5 月開始,我就用全職的方式提早準備,中間也會安排休息、放鬆的時間。只要朋友有約,或是自己讀累了想聊天,我都不會強迫自己不能休息。我相信,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才能讓自己走得長遠、走得穩。
4.堅持到最後一刻
這段準備過程真的不容易,常常會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挑戰,需要「勉強一下自己」才能撐過去。這些時刻最容易讓人焦慮,懷疑自己做不來。但我會試著告訴自己:只要不斷練習、不斷複習,就一定會進步。當考試或面試的那一天到來,一定會是自己準備得最完整、狀態最好的一天。所以,不要放棄,繼續堅持,撐到最後一刻,就有機會迎來你想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