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職涯的最佳助力!專辦心理心輔研究所補習班|培養心理師與諮商師|教育家文教機構

EDUCATOR INSTITUTE

學員心得

114年臨床所 考試準備經驗分享-楊○安

2025.08.27

學員心得

錄取學生和學校

楊○安(北大/社工)

錄取學校

(1)臺大-心理學系碩士班(臨床組) 【探花】

(2)東華-心理學系碩士班(心理科學研究與應用組) 【狀元】


一、背景介紹 / 學校選擇

(一)背景介紹

        我是重考生,第一年四間全落榜,今年再戰成功上岸。我大學就讀北大社工系,沒有Lab 或獨立研究經驗。有修過普心、社心、性格,和社會統計、社會工作研究方法,但統計和研究法幾乎忘光了,幾乎跟從 0 開始差不多,加上認為自己不善面試因此沒考慮推甄,決定直接筆試。


(二)學校選擇 

        臨心所競爭激烈,建議大家真的要多報幾間,反正報名費再賺就好。我第一年報考時有留給自己重考一年的扣打,因此只報了四間:臺大、政大、成大、中正。結果還真的一間都沒進面試。到第二年有多報東吳、中山醫、東華,共七間,最後錄取臺大。


學校的選擇上,有幾個考量的重點:

 學校:各校風格、資源、研究領域;

 考科:考題方向和相似性;

 自己:考量自身的能力、優劣勢(有點殘酷但是很重要)、準備時間等。


        最終可以決定 2-3 間目標學校,準備時針對它們的考題方向來備考。特別提到是因為我覺得「針對學校準備」非常重要,第二年我的準備歷程其實和第一年差不多,但更針對學校的考題內容來讀,並且調整讀書方法、心態和和弱科補強。因此就綜合起來分享給大家。


二、準備過程

(一)準備時程


春季班:5-6月


心方、普心上課、讀補習班講義  

         五六月的時候剛好我正忙著實習,也還沒感受到考試的焦慮,因此只有先將補習班春季課程搭配講義看完。不過暑假開始課程會非常滿,各科強度也會拉高,如果像我一樣有其他外務的人,可能會幾乎沒有自己讀的時間。如果行有餘力可以開始先把普心和變態念起來,減輕後續的負擔。但這段時間不需要太過焦慮或太用力讀,可以慢慢讓自己進入狀況,每天讓自己碰一下書習慣讀書的感覺。


暑期班:6月底-8月


統計:跟課、講義一刷 

測研:跟課 

普心:跟課、講義搭配危芷芬普心一刷

變態:跟課、講義搭配張本聖一刷  


暑假期間是最充實、大量奠基各科實力的重要時間,如果暑假開始時春季課程還沒看完,可以安心跳過沒關係。因為我暑假還是忙著實習,沒有時間作課前預習或課後複習,但是我要求自己至少在上課時一定要保持清醒、專注聽。而這也是我認為在暑期班最重要,也是我做的最對的事,大概奠基了我七八成的基礎,另外,也開始搭配課本細讀第一遍(都未完成)。當然可以的話還是建議每堂課前先複習過上堂課的內容,好好跟著各科老師,尤其是統計、普心和臨床,兩個月下來絕對會實力大增。


8月中-10月中


統計、普心、變態完成第一輪複習 

統計:補完暑班課程、講義一刷(細讀)、跟讀書會進度寫分章考古題 

普心:補完暑班課程、講義搭配危芷芬課本一刷(細讀) 

變態:補完暑班課程、講義搭配張本聖課本一刷(細讀)&作筆記  


         暑班結束到秋班前的這段空檔,要好好把握時間複習、補上暑期的進度,我也是到八月中才認真加速。這段期間我主攻心統、普心和變態,繼續完成第一輪複習,也開始跟著讀書會的安排,一週寫大約 2 章的統計分章考古題,在每週見面時跟成員一起檢討題目。如果有組讀書會的同學,很建議把握機會互相問問題和教教看彼此,這樣除了互相學習,也能夠更好地釐清自己可能不熟的觀念。


秋季班:10-11月


統計、普心、變態第二輪複習&考古題;測研、認發第一輪複習 

統計 秋班跟課、講義二刷+寫考古題 

心測 秋班跟課、10 月 Gregory 測驗課本一刷、11 月測驗第二刷+寫分章考古題 

心實 秋班跟課、11 月開始游雅婷課本一刷+寫分章考古題  普心 秋班跟課、寫分章考古題+訂正 

變態 秋班跟課、補習班講義&張本聖二刷+寫考古題、補充游恆山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內容 

認知 李宏鎰認知心理學第一刷 

發展 張欣戊發展心理學第一刷+寫臺大考古題 


        大約這段期間,心統、臨床和普心進入第二輪複習,測研開始細讀講義和課本的部分章節(後面會提到),進行第一遍複習,接著再搭配考古題,不斷練習和訂正來進行第二輪複習。而認知發展也是在 11 月左右開始讀課本和講義進行第一次複習,但都是挑章節細讀。

        我在各科的第二輪複習時,都是先寫考古題(不計時),然後翻課本和講義訂正,如果發現對某題的考點不熟(例如壓力的 Transactional Theory),我就會回去複習它往上一層的大概念,也就是壓力的觀點哪三種:壓力源(社會再適應量表)、壓力反應(戰或逃反應、GAS)、交流觀點(兩階段評估&因應),一併複習這三種觀點和其下的內容有什麼,我自己覺得這樣複習比較知道架構。除此之外也會把擬答寫完整(手寫或電腦打我覺得都可以),練習論述的方式跟邏輯,而到了最後階段計時寫題目時,也能再回來對照內容,找到自己還可以加強的地方。

        不過因為分章題目太多太雜,後來回去看好像全部都沒有寫完的 XD 但是也沒有關係,練習作答對手速、熟悉名詞解釋和申論題的架構等等都會很有幫助。


考猜班-考前12 月-1月


各科計時寫考古題

臺、正、成、中正 各科考古題計時寫(3-5 年)&反覆複習 

認知發展 完成複習+臺大考古題 


        這段時間最重要的是正視自己的弱點,不要再讀或是整理自己已經很熟的東西。最後兩個月我開始計時寫各校考古題,我的方式是目標學校寫 3-5 年,至少寫 2-3 遍,把考古題練習到滾瓜爛熟。計時寫的時候可以依照理想學校的考程表來練,例如我自己會依照臺大的考程時間,8:10 開始依序寫英文、心方、變態、認發(普心)。如果時間到還沒有寫完會先停下。等計時結束後,換個顏色的筆把後面的題目慢慢寫完,完成後再開始找答案訂正。

        我有購買過去上榜學長姐的考古題參考答案,訂正時我會自己寫完後再去看別人寫的,一來是可以學習別人寫的架構、思考邏輯,再者如果你發現自己寫出的答案可以達到和上榜的人寫的參考答案差不多水準時,那大概你也一定有很不錯的程度。另外這段時間我也有做錯題筆記,內容寫到現在還是容易忘、不熟、不懂的觀念、考點、證明題等等,把它們抄下來反覆看,檢視自己不熟和不會的地方,也當作考前讀的小本本。


二)書單(*數表示由多至少為使用頻率高至低)


【統計】

補習班講義*****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林清山* 


大大推老師的講義,內容編得很完整、有架構,也很好讀,因此我沒有再去細讀教科書。林清山那本我拿來當工具書參考,寫題目時遇到老師沒講過,或沒有講得很清楚的部分再去翻閱。


【心理測驗】

補習班講義**** 

心理測驗:沿革、原理及用途 Robert J. Gregory(3 版)前 5 章**** 

心理學專業人員倫理準則 臺灣心理學會**** 

如何編製一份問卷:以“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問卷為例;從心理計量的觀點看測量工具的發展 姚開屏、陳坤虎*** 

(臺大)效度意義的變遷—從目標功能的考量到價值及社會後果的反省 吳毓瑩*** 

(臺大)The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第 1 章(效度) ** 

心理測驗學 葛樹人 第三章*  


         測驗的部分,老師的講義精簡好讀,我的用書是講義搭配 Gregory 那本,因為心理所比較喜歡考測驗編制過程和原理,測驗介紹比較少(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可以讀一下),我只有讀 Gregory 前 5 章,後面章節則是寫考古題時才回去翻閱。其他重要的補充包括姚開屏老師的期刊(包含重要的測驗編制的步驟流程)、測驗倫理守則等很多學校愛考,這些可以從網路上找到,另外臺大會出效度演變的經典題目,吳毓瑩老師的文章和 Standards 最好要讀一下。


【心理實驗法】

補習班講義*** 

研究方法:設計與分析 游雅婷 前 12 章*** 

(政大)Experimental Psychology 9e, Kantowitz, B. H. *  


        我的用書以游雅婷的課本為主,心理實驗法在各校的考題相差很多,但控制技術、研究效度和三種實驗研究方法(真、準、前實驗)這幾章基本觀念非常重要。Kantowitz 是針對政大的心實準備,答案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想考政大的同學必讀。


【臨床與變態心理學】

補習班講義***** 

變態心理學(3 版)張本聖***** 

Abnormal Psychology 14e Kring* 

變態心理學 (4 版) 游恆山*** 

臨床心理學 (2 版) 游恆山*** 

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修訂版*** 

DSM-5-TR(大本)**  


         雖然有列出原文書,但我只讀前兩章後就直接放掉了,後來都是看張本聖的中譯本和補習班講義,其他是遇到聖經本沒寫到的考題時拿來翻閱作補充。像是臺大很愛考的歷史,曾考過的 D 型人格、充分必要促發原因、研究方法等,可以從游恆山那本變心找到答案(前面幾章內容很常考);至於游恆山的臨床心理學,政大、中正有一些名詞解釋,如果從變心課本中找不到,大概都可以在這本翻到;最後 DSM 手冊我會通勤時看或配飯吃,今年因為DSM-5-TR 剛出中文版,我沒有買,但有拿到原文版 PDF,考前拿來翻翻新增的診斷還真的有考出來。


【普心】

補習班講義***** 

心理學導論(2 版)危芷芬**** 

性格心理學 葉光輝** 


         普心我最主要使用的是老師的講義和危芷芬的課本(聖經本)。這邊也大推老師的講義,內容非常好讀,超完整,而且分成五本很好攜帶,暑班講義其實幾乎都涵蓋到範圍了。葉光輝老師的課本是用來補充成大的題目,像是經典題型喜歡考大五人格,還有有幾年要寫出自己偏好的人格理論內容,這部分也可以挑喜歡的理論細讀來準備,其他就是看到題目出什麼就去翻書讀那邊。


【認發】

補習班講義**** 

認知心理學 連結心智、研究及日常經驗 李宏鎰**** 

發展心理學(上、下)張欣戊**** 

臺大開放式課程:青少年心理學 雷庚玲、謝伯讓 podcast &文章* 


         認發的準備我是以老師的講義搭配各一本課本來讀,認知課本我只有讀重要章節:神經生理、知覺、注意力、記憶等。另外也有看雷庚玲老師的開放式課程,和謝伯讓老師的podcast 跟文章,偶爾閒暇時會看看,內容蠻有趣的~


【英文】

台大研究所入學英文用書 103-111 年完整解答 李盛光*** 


【其他】

蝦皮、上榜者考古題解答 

ChatGPT、Google 


(三)各科準備方式


【心統】 

        統計的學習是層層堆疊的,後面越來越難的統計方法也會需要前面的知識來奠基,如果統計基礎是 0,那暑假期間好好跟著老師的進度絕對是最重要的事。心統其實比起其他科目相對有範圍,只要把概念弄懂、題目做熟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數。這科的準備重點,一是在基本觀念上要非常熟悉統計方法的使用原理和邏輯;另外一部分則是寫題目,我認為比起花時間讀教科書,從題目練習來澄清觀念的重要性更高(當然前提是要有基本知識)。至於部分學校會考到高統的範圍或定理證明等,可以再多花心力補充教科書內容。


        統計老師真的是統計之神,我超級喜歡上老師的統計課。老師會先一步一步帶我們了解統計的架構,再去一一看到每個章節的重點,暑期班的含金量很高,老師的語速對我來說很剛好。到了秋班會上更進階的內容,考猜班則是從考題中迅速複習。老師會很快速的點到重點,並對台下提問,到了考猜班時如果你能夠跟上老師的複習速度和問題,那麼你已經有一定的程度了。


     我的規劃是讀老師的講義複習第一輪後,開始練習分章考古題,一邊進行第二輪複習,在寫一個章節的題目前我會先再速讀一遍講義那一章的內容,然後練習自己寫題目和訂正。不過剛開始有很多進階題(如高統、四大分配轉換)還不會寫是正常的,不用太緊張,做一下記號等上課有上到再回來寫就好。但一定要練習基本的是非選擇、計算和名詞解釋。


【心理測驗、心理實驗法】 

這兩科我認為針對學校挑重點讀蠻重要的,兩本教科書我都沒有全讀。 


         測驗的部分,基本的測驗編製過程、信效度、試題分析和 IRT 等重要章節一定要熟讀。再針對目標學校來準備,把常考題寫到爛掉。像我以臺大為目標,臺大的測驗題目重複性很高,很喜歡考心理測驗的定義、信度與測量標準誤、試題分析、當代效度概念、測驗倫理等等,可以整理出這些題目的擬答模板。反覆寫考題,練到看到題目關鍵字可以直接下筆的程度,這樣可以節省非常多時間,畢竟臺大的心方不可能寫完的。 


         心理實驗法的部分,我使用課本搭配講義閱讀,複習第一遍的同時整理重要章節的心智圖筆記;完成第一輪複習後,就直接寫考古題來練習。臺大的心理實驗法常出認知心理學的實驗,因此像反應時間、心理物理學等等內容可以再讀其他課本,或從認知那邊補充更多。


【臨床與變態心理學】 

         Dsm-5 和聖經本的內容是基本,一定要熟讀,考前確保任意提出一個障礙症,自己都能論述出診斷準則、病理機制和治療法邏輯。答題上雖然題目差異大,但其實很多題目都在問一樣的考點,只是換個方式問而已。持續練習後,遇到相同類型的題目,可以慢慢建立自己的思考方向和答題架構,當遇到沒看過的題目也比較能夠思考題目背後的考點,寫起來會容易很多。例如問病因時,可以從 bio、psycho、social 的框架想;問兩障礙症的異同時,則可以使用診斷準則(症狀)、病因、治療的框架來思考。而像成大很喜歡問心理師在某議題上扮演什麼角色,這類題目我習慣從三級預防的方向來答題。


         臨床老師在暑期班會搭配自己的臨床經驗,帶大家看過每個障礙症。我自己讀的時候也會在腦中對不同障礙症浮現特定的特徵和形象,讀起來很有趣,印象也很深刻。秋季和考猜時老師則帶大家分析考古題,遇到特定類型的題目時,老師會提供一些思考架構和方向,對答題上很有幫助。


         我第一遍複習時會細讀聖經本來補充老師的講義。第一年我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筆記方式,浪費很多時間在抄寫上。第二年改用心智圖的方式,只寫關鍵字上去,幫助我整理內容和有一個提取的架構。第二輪複習時,我一樣會先練習寫分章考古題,訂正時翻閱講義或課本,寫好完整的擬答。到了 12 月左右再開始計時寫考古題,在訂正時去核對先前寫的擬答,可以比較知道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很熟。


【普通心理學】 

        普心算是各科的基礎,範圍很大、但通常考得不深。在讀的時候,一定要練習解釋名詞本身的定義和內涵,相關的經典實驗、生活例子也要一起記,政大今年出了很多題都是 10分的名詞解釋,這時候上述這些就都是書寫材料,能讓老師知道你不只是懂它是什麼,還知道脈絡和應用。 


         普心老師上課很生動、有畫面感,也會舉日常生活例子,因此很容易記得上課內容,即便是第一次讀,複習的負擔也不會很大,超推!我的準備方式是細讀一遍危芷芬課本(但好像也沒讀完),將講義沒有的內容補充上去。後來秋班課程只上一半左右,但老實說我覺得暑班內容就很足夠了。完成 1-2 輪複習後開始練習考古題,訂正時再翻閱講義找答案。中正的出題不難,範圍也廣泛的,可以拿來練習,確保自己都知道題目和選項出現過的理論或概念。到第二年時我就沒有再花太多心力讀,主要就是寫題目而已。


【認知心理學】

         普心的考題中蠻常考認知的,臺大也單獨考認知發展。我自己是讀課本(重要章節)搭配老師的講義作筆記,第二輪再搭配臺大的考古題練習,至於少考的章節從普心的內容就可以Cover 到,有遇到考題時才再去翻閱相關概念。老師的講義其實有很多補充資料,我都當成科普文章在開心讀。有些考古題讀完還是不會,可以找老師提問,認發老師在社團會很認真、很詳細的找資料來回覆。不過臺大近幾年的認知考題難度都很簡單,也沒有出現申論題,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變。時間有限可以再自己斟酌是否要多花心思準備,我自己覺得這個趨勢下準備的 CP 值不太高。


【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的內容很雜很多,雖然只有臺大單獨考一科出來,但當作補充普心的內容也蠻有幫助的。如果要跳的話可以跳過生理發展,我自己也幾乎沒有讀。準備重點上,除了單個層面的發展順序和歷程盡量要知道以外,各個層面的發展會互相影響,要能夠互相聯結關係,臺大題目蠻愛考的。像是讀到 2 歲兒童的語言發展處於詞彙爆發期,可以聯結到認知發展(剛通過心智表徵期,可以使用抽象語言表徵)、情緒發展(語言能力進展促進情緒表達、調節)等等。 


         我看考古題後覺得臺大發展考題難度都不高,但很常出名詞解釋,因此我是直接從考題中一邊對照教科書最後的索引去找,然後細讀那個概念或章節,一邊練習寫名詞解釋和申論題的擬答。這樣讀一讀其實就可以掌握重要章節的內容,到了考前就直接讀先前做的擬答來複習。


【英文】 

         只有台政考英文,分數要過全體考生前 50%,不考台政,或有一定程度的話應該不用太擔心。如果跟我一樣不能確保自己的程度穩不穩的人可以參考看看。我沒有花很多時間讀英文,空閒時我會背單字,每天早上起床花 30 分鐘-1 小時寫台政的考古題及訂正,盡量每天碰一下英文來維持語感,上考場時就看運氣了…


三、面試經驗分享

今年筆試放榜後我只有去臺大、成大面試,其他學校都放棄了。針對這兩間分享一下面試的情境和問題。


1. 臺大:12 分鐘(含自我介紹 4 分鐘) 

臺大的面試要 4 分鐘的自我介紹。面試情境是一共四位教授面試一位考生。考生和教授們間有蠻遠的距離,並且要在台上拿著麥克風說話,老師們則坐在台下聆聽。進去之後先開始自我介紹 4 分鐘,再由四位老師開始提問。我面試時主要是其中兩位老師提問。


整體而言,臺大的面試氣氛偏嚴肅,老師們大多面無表情,但不會問得很刁鑽或深入,主要是圍繞我的研究興趣、想跟的老師和考臨心所的動機提問,並且也有問若都上的話如何選擇學校。我盡量列出還記得的問題:


A 老師:自我介紹 4 分鐘 

A 老師:你書審資料有附老年憂鬱方案計畫書,那是你的研究興趣嗎? 

A 老師:你剛說想做創傷心理研究,可不可以聚焦一點是什麼樣的研究?是想做  病理研究還是療效研究?如果未來進來會想跟哪位老師? 

B 老師:如果 C 老師不接學生的話妳怎麼辦?你會選擇去其他學校嗎?你的  考量是什麼? 

B 老師:你怎麼決定走臨床而不是諮商?雖然前面你的自我介紹中動機有提到一  些但沒有很細的說明,你在過程中是怎麼探索的?


2. 成大10 分鐘 

成大的面試氛圍比較輕鬆一點,學長姐跟老師人都很好。等待時間學姐有來跟我們聊天,面試官有兩位老師。面試時只跟老師隔一張桌子,很像是坐著聊天的氣氛。進去之後一樣請考生自我介紹,接著再開始提問。老師們蠻重視報考動機、選校考量,和了解你的人格特質、對進入臨床所的準備程度如何,這些部分可以認真準備一下。


你知道非本科生進來的話會很辛苦嗎?有做好心理準備嗎? 

你預計幾年畢業? 

你有考那些學校?這些學校你怎麼排序的? 

你是哪裡人?高中讀哪裡? 

怎麼沒有選擇走諮商而是決定考臨床?


四、給學弟妹的話

        備考時的讀書計畫,我會畫表格將一天切成早上/下午/晚上三個時段,一周 7 天*3=21格,扣掉沒空讀書的時段後,把接下來一周的進度分到這些小格子,每格的進度可以依照科目、章節等斟酌要完成多少。例如:早上補看心統課程 8-1~8-2、下午讀張本聖變態的憂鬱症病因+治療、晚上訂正中正普心 112。嘗試幾天或一周之後再慢慢調整,這種比較粗略的方式來規劃每天的待辦事項,我自己比較不會對進度焦慮。


         長期備考的目標下,我覺得能監控自己的讀書狀況非常重要,我在第一年暑假時發現自己跟著老師的進度複習有點太吃力,因此課程上到一半就決定先放著,後面再慢慢補課。而前面也提到我在過程中有不斷調整做筆記和規劃時間的方式,計劃、監控、修正策略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後設認知能力。 

         提一句老師說過的話,我覺得非常中肯:考場上能不能拿到分數的關鍵,除了你會不會以外,還有你熟不熟;有些題目你知道你會,但是不熟,那你拿到的分數一樣會跟完全不會的人差不多。雖然前面的書單列了很多,但是不用執著從緒論一字一句讀到最後一章才覺得可以進考場。「挑重點讀」和「挑你不熟的讀」,把會考的重點讀熟,才是最有效率、最重要的。


         最後,我覺得這段路會有很多機會與自己對話,會不斷看見、克服自己慣性的行為模式和非理性信念,也能夠探索喜歡什麼和對未來的想像,這些覺察對心理師是重要的養分。考臨心所的這個決定,沒有人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或會不會成功,備考的過程一定會很不舒服、很累、充滿著懷疑,可以的話好好照顧自己,踏實的走好每步路,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會是白費的。祝福大家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