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學員心得黃○芳(政大/中文)
錄取學校
(1) 國北-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正取
(2) 政大-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正取
(3) 台南-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正取
我是黃○芳,在 114 年度上榜了諮商所。備考的旅程中受到許多人的協助與鼓勵,因此想把自己的備考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簡介個人的背景、報考諮商所的動機;並運用較大的篇幅說明自己從 8 月到考完試的這段歷程的經驗;最後,會簡短說明國北、政大與南大的面試過程。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大學時修習中等教育學程;迄今畢業六年。在這六年中,我先後擔任:小學、中學教師,以及企業人資與 PM。
其實在擔任小學老師的第二年,我便想報考諮商所。不過由於報考諮商所對於我而言是個重大的決定,因此默默的在心裡醞釀了五年。作為老師時,我發現自己想要在孩子感到慌亂的時刻,陪他探索自己;作為人資時,我看見同事在每日運轉的工作中感到窒息與無助;作為 PM 時,我發現自己更為熱愛與使用者對話。這些對自我的發現,凝練成為期待:我期待自己能夠成為一位專業的助人者,能夠好好的陪伴一個人走過他最困頓的時刻,因而決定報考諮商所。
在這次考試中,我一共報考了五間學校:
接下來我將說明我的備考歷程。
在這個節次我會說明平常規劃讀書計畫時的 mindset,以及不同階段我給自己的目標。
(一) 規劃的核心:目標 + 作法 + 檢核
在安排讀書計畫時,我會將目標、作法、檢核三者結合成一組。
● 目標:這個時段我要達成的結果 e.g. 理解並能回答普心 Ch1 的題目。
● 作法:怎麼做以達成結果。 e.g. 上普心第 2 堂課。
● 檢核:如何確認自己有達成目標。 e.g. 完成普心 Ch1 考古題。
強烈建議要在每個讀書的斷點幫自己設立檢核點,確認想要讀的內容真的有吸收。這個檢核點可以很多元,例如我最常用的有:寫該單元的考古題、把書蓋起來回想、做筆記、講給室友聽等等。(不然讀的內容很容易消失在空氣中啊~)
(二) 8/15~9/10:暖身 & 抓自己的讀書節奏
我是從 8/15 離職後開始備考,前期大概抓一下自己每一科讀進去的時間,每個禮拜都會復盤一次,然後調整下週的讀書計畫。我花了 2-3 週才有比較穩定的讀書節奏。
最終我的每週計畫長這樣(以下為例圖):
每週日會規劃下一週的日程,在週間執行的過程中,我會專心執行、不太會調整時間;下方的 weekly retro 是當週復盤,如果有超出計畫的部分會檢討並調整下週的日程規劃。
我認為做這個計畫對我來說的好處有三:
1. 明確知道自己投入在不同科目、事情上的時間比例。
2. 目標與達成的可視化,有點像在跟自己玩闖關遊戲。
3. 讓自己的心裡有底,知道什麼時間點會完成什麼事,這樣比較不會焦慮自己的進度。
(三) 暑期班:緊緊跟課,上完課立刻練題目
【輔導原理】
● 目標:
學派:能夠各個學派的創始人、隸屬於何種取向、人性觀、技術 *1-2 個。
議題:我和讀書會夥伴每週會一人負責一個議題的整理;舉例而言:「創傷議題」,就會搜集跟創傷有關的研究、論述,如:容納之窗、迷走神經、EMDR、SE 等概念。如果有要報考的學校的老師有做相關的研究,也可以整理起來跟讀書會夥伴討論。
● 作法:
每週讀完 Corey 2 個學派。
每週討論兩個議題。
● 檢核:
學派:在閱讀前準備好 template,寫上「創始人、隸屬於何種取向、人性觀、技術 *1-2 個」,並在讀完後手寫下來檢核;寫不出來的回頭翻書。
議題:互相討論、找之前的相關考題回答看看。
【普心】
● 目標:能夠說出補習班講義中 5 成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此階段尚不用處理應用題型。
● 作法:把課跟緊,做的事情如下:
上課
上完課做心智圖筆記,我是用線上做的,目的是讓我讀到特定內容時,能夠直接搜尋其他相關內容。
例如,當我讀到 Bandura 的 Bobo doll 實驗時,能夠同時間複習自我效能論及道德解離的概念:
● 檢核
結束筆記後,寫該課程範圍的考古題
寫完立刻批改 & 檢討是錯在哪、找答案,再記一次。
【統計】
我的暑假多數時間都投入於統計中,一來是我過往完全沒有接觸過統計,二來統計是測驗與研究法的基礎,三來我評估自己過往的考試經驗,到 11 月開始背東西(如:諮商 & 普心)還能夠做得不錯;但如果 11 月才開始弄懂統計,那時候只能笑著流淚了。
目標:能夠聽懂並答對逾 5 成的統計考古題。
作法:跟課 → 複習;複習時會跟自己講解一次,卡關就再回去聽一次課程。
檢核:跟著該堂課的進度寫江威老師發的考題本,立刻批改 & 不會的就問朋友 / 到社團上提問。
【測驗】
● 目標:搞懂測驗的邏輯跟公式(例如為什麼這個公式要乘上 k/k-1),我自己這個階段是還沒有背任何公式,會在下個階段複習時背。
● 作法:跟課 → 複習,尤其著重於信度、效度、常模、測驗編製、IRT 等內容。
● 檢核:把老師上課講的題目重新寫過一次。
【研究法】
研究法是一個很神秘的學科,暑期班學有很多要記憶的東西,但這些內容和統計、測驗的概念會在秋季班時以統整的方式應用出來。(而且研究法老師在秋季普心也會從心理學的實驗出發,帶大家從研究法的角度思考、拆解,那個當下我有一種過去積累的東西使我得以讀懂一篇研究的興奮感)。
● 目標:就是把一些基礎概念都記下來。我給自己的要求是,在研究看到某個概念時(如:同時事件),我能夠知道要去哪個章節找到他的延伸概念(如:影響內部效度的因素)。
● 作法:
跟課:需要對現在講的研究方法的優勢、劣勢、適用情境。
一週讀一篇研究:我那時候是到碩博士論文的網站,根據老師上課提到的研究方法各下載一篇來讀,幫助自己更具體的看見研究的呈現會是什麼樣子。前期一定會只看得懂 4-5 成,但也沒關係,有些專有名詞不懂、不知道為什麼實驗這麼設計,可以跟 AI 討論。如下圖
● 檢核:講義後面的練習題,以及把研究中看不懂的地方弄懂就是一個很大的進展!
(四) 秋季班:完整複習 + 跟課 + 每週 2 年考古題
在這階段主要著重在跟課與寫考古題,以下分別說明:
【輔導原理】
● 學派:除了 Corey 之外,我還讀了 Sharf 補充 Corey 比較抽象的部分。在 Sharf 讀完之後,回頭讀 Corey 會理得更清楚。
● 議題:在這個階段和讀書會夥伴除了暑期的議題討論外,還讀了《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一起陪孩子找幸福:給專業助人者的系統合作完全手冊》補足相關的知識。
● 時事:非常感謝讀書會夥伴,他總會在每週讀書會討論前整理好近日發生的事件,接著我們會一起討論可以用那些學派概念化、有哪些普心的概念可以解釋事件。我覺得這些練習很有幫助,讓我們在考試面對新的事件時也能夠好好論述。
【普心】
● 先自己複習過暑期的內容。
● 接著跟秋季班的課:這個階段普心老師會整合心理學實驗、研究法等角度教+學,也會更深入的延伸難題,我覺得這些內容對於考試很有幫助!
【統計】
● 秋季班前兩週先把暑期班的內容走過一次。
● 接著跟著統計老師秋季班的進度,挑選在課堂上比較不熟悉的部分加強複習。
【測驗】
這個階段致力於把公式都背起來!
【研究法】
這個階段我把研究當睡前讀物,平均每 3 天讀完一篇研究。常見的研究來源:《輔導與諮商學報》、《教育心理學報》、華藝。
【考古題 & 檢討】
這個時期每週都會寫 1-2 年的考古題,先從距今較近的年度開始寫,以防後來因時間規劃而沒有練習到較近期的考古題。寫完考古題會立刻檢討、和讀書會夥伴互相討論各自的想法。
(五) 12/1 - 考前:每週 3 年考古題
這個時期的焦點就是無止盡的考古題、補洞、讀研究。目的是透過大量的考古題練習:
1. 希望在考場上看到考題可以反射性的輸出想法。
2. 適應撰寫考題的時間。(p.s. 每間學校的考試時間長度都不同,需要先查好唷!)
3. 盡可能把題型都練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