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學員心得王○心(彰師/企管)
錄取學校
(1) 市北-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諮商組) 【狀元】
(2) 政大-輔導與諮商碩士班 正取
(3) 陽明交大-教育所甲組(諮商心理組) 正取
我是非本科系商學院畢業,有四年多的工作經驗,雖然在職場上有相對穩定的發展,但隨著工作越來越忙碌、高壓,開始接觸心理諮商,展開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也讓我看見自己追逐新角色的可能性,所以在2024年的1月份開始離開原本的工作,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
報考了5間學校,總共5間學校進到二階面試
國北:進二階,未錄取
師大:二階面試與國北撞期,放棄
市北:進二階,正取一
政大:進二階,正取四
交大:進二階,正取(總共正取四名,未公佈名次)
接下來分享我的準備過程,為了讓同學有更好的對照,我會對應補習班的課程規劃分享:
(一)先修班
因為報名得早,我有機會提早使用補習班提供的統計先修線上雲端課程。這對我幫助很大,尤其是統計對我來說是最害怕的一科(應該很多人也是)。先修的好處有兩點:
克服恐懼,實際念起來沒有想像中可怕。
之後春季班和暑期班上起來比較能跟得上進度,學習更有餘裕。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配合搭上先修班,但我想分享的是,備考初期的心理壓力比較小,這時候先面對你害怕的科目,會比後期在高壓下硬追來得有效。
(二)春季班
1.諮商
春季班的輔導原理進度比較緩慢,老師會分享很多實務案例,對像我這樣的諮商新手很有幫助,不只幫助我掌握這個領域的輪廓,許多真實故事也讓我更有動力備考。因為課程彈性,我利用這段時間閱讀教科書(Corey至少三次、Sharf、諮商學者的人生等)。這些延伸閱讀讓我更有興趣學習,像是從學者的人生脈絡去了解各學派的形成,讓我在暑期正式進入各理論時,能更快掌握重點,也大幅減輕了備考壓力。
2.統測研
因為先修班的時候有完整走過暑期班的內容了,在諮詢後統計老師建議我把時間挪去準備其他科目,等到暑期班開始再跟著課程當作複習第二遍。所以春季班的統計我只有寫老師的題目。
3.心理學
相較於暑期班,春季班的普心課程非~常~的~輕鬆,我只有確保自己跟好老師的課,在課堂上聽懂老師在說什麼,我覺得就很對得起暑期班的自己了!
(三)暑期班
1.輔導原理
暑期班開始後,輔導原理的進度加快,課後的複習與筆記量也跟著增加,因此在春季班先打好基礎真的很重要。這時候我和讀書會的夥伴開始每週導讀一個學派,透過討論來深化理解,也訓練自己如何清楚表達觀點。對我這個諮商新手來說,能不能把理論講給別人聽懂,是檢視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的好方法。
我的筆記方式是以 Corey 的章節架構為主(像是人性觀、治療關係、治療者角色等),但會整合不同來源的資料(教科書、網路、文獻等),一邊統整、一邊加深記憶。對我來說,這是有效又高效率的複習方法。
2.統計學
雖然先修班有打底,但當時的掌握度大概只有40%,所以在這個階段我更認真跟課,每堂課後都會在下一次上課前完成複習與筆記,同時搭配補習班進度閱讀林清山老師的書。再次強調,統計這科看起來比念起來可怕(至少就考試範圍而言),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面對它,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3.普心
暑期班的普心一定要緊跟,因為課程密集,一旦落後就很難追回,很多人都是這樣慢慢放棄的。我本來就喜歡普心,加上普心老師的課風活潑有趣,對我來說跟課不算困難,但我有設定目標:每堂課跟上進度的同時,也要完成筆記。雖然普心內容龐雜、筆記工作不輕鬆,但因為有扎實做筆記,後來的記憶也很穩固。畢竟普心是一科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所以是否花時間做筆記,關鍵是問自己:這些知識,你真的帶得進考場嗎?
很多人說普心沒範圍,但我認為備考時不能用「沒範圍」來合理化沒唸完,把老師教的內容當成範圍,確實唸熟。只要掌握補習班課程內容的85%,普心這科就能安心面對考試了。
4.測驗測
驗對我來說是所有科目裡面相對好準備的一科,一樣是跟好老師的進度以及提醒就萬事大吉。
5.研究法
研究法我也是跟好老師的進度,確保自己在當下都有理解。我覺得研究法考題出來的方式真的不好預測,所以追求命中率是有點不切實際,但是如果上課有認真的聽認真的理解,對於解怪物級題目還是會有幫助的!
(四)秋季班~考前
秋季班我把重點放在寫考古題和討論議題上面,所以就不區分科目撰寫了
1.考古題
我雖然只報考了5間學校,但總共練了超過60份的考古題(含心理師考試及11間學校),整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 初期:熟悉考題形式,練習個案概念化,嘗試運用不同學派的觀點。
- 中期:建立自己的答題風格,釐清每個學派與取向在實務中的應用方式。
- 後期:開始能在時間壓力下針對時事提出觀點,並有條理地寫在考卷上。
DL3古題對我的幫助是——即使題目形式多變,我都能找到切入點拿分。另外我很推薦的一點是:遇到奇怪或很冷門的題目時,可以回頭看看該校教授近年的研究方向,常常會有意外的啟發與解答線索!
2.議題討論
我和讀書會成員每週會有1-2次線上討論,除了複習考科,也會針對近期時事進行對話,討論如何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讀這些議題。這樣的討論不僅幫助我在考場上更能輸出觀點、提升猜題敏感度,也是備考後期心理壓力爆棚時的重要情緒支持和持續前進的動力來源。
● 國北教|非結構式團體
面試進場後會請你選一個物件,作為開啟自我介紹的引子。整體是一個讓老師們更了解你的團體歷程,沒有固定流程。
● 政大|三關制個別面談
分成三個關卡:生涯規劃、個人特質、研究計畫。每一關由不同教授面談,風格也不同。個人感覺是教授非常重視回答的邏輯性與條理性,建議提前思考每一段自我陳述背後的意義與真誠度。
● 市北|諮商演練+口頭反思
四個考場同時進行。進場後才會得知個案資訊,進行約10分鐘的模擬諮商,接著兩位老師提問。就算表現不完美也沒關係,重點是自我覺察與反思能力,如能說出「為何表現不理想、想改進什麼」,可能反而加分。
● 陽明交大|三位教授面談
三位老師一起面談,會問你是否需要簡報,但因為只有7分鐘,我選擇直接開始自我介紹。教授們明顯有先閱讀自傳,問題多圍繞自傳延伸,包含過去經驗對陽明交大能帶來什麼貢獻,建議在準備時深度梳理自傳內容,思考能為學校提供什麼。
考試準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打穩基礎、穩定前進。課程進度要緊跟,筆記要為自己而做,考古題要提早開始、分階段練習。答題不是求完美,而是要能清楚、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理解。面試則是展現真誠與人格特質的時候。老師們重視你的思考邏輯、態度與自我覺察,最重要的還是先好好的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