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職涯的最佳助力!專辦心理心輔研究所補習班|培養心理師與諮商師|教育家文教機構

EDUCATOR INSTITUTE

學員心得

114年工商所 推甄準備經驗分享-徐○晴

2025.08.28

學員心得

錄取學生和學校

徐○晴(政大/心理) 

錄取學校

(1) 台大-心理所丙組(工商) 正取

(2) 政大-心理所 (工業組織組) 【狀元】


一、關於自己 / 背景介紹 / 報考動機等

         我是來自政大心理系的本科生,今年報考了台大心理所一般組和政大工商心理組。推甄的準備過程是辛苦的,但回首這段經歷受到許多人的幫助,也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故事,能為想要報考的學弟妹帶來啟發和支持。


         大學時期,我加入了系上的工商心理實驗室,從旁聽 Lab Meeting 開始,到擔任研究助理,協助教授處理各種學術研究和產學合作計畫。當時我對研究所的運作模式一無所知,但也因為這些機會讓我對於工商心理學有了最初的認識,也慢慢累積實務經驗。到了大三,我申請了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找出具體的研究問題並設計出可行的研究方案,並且最後順利通過計畫的審核。


        今年,我選擇報考台大心理所和政大工商心理組,因為這兩所學校在工商心理領域資源豐富,無論是學術發展還是應用實踐,都能提供我理想的學習環境。


二、準備過程

我認為可以把整個推甄按照時間軸和準備的內容分成三個大部分來進行規劃,分別是研究計劃發想探索期、研究計劃及自傳資料準備期、面試準備期。


(一) 研究計劃發想探索期(約 5~7 月)

         研究計畫的發想時間可視個人情況而定。如果已經有明確且感興趣的主題,可以選擇在暑假稍作休息後再開始。但根據我在撰寫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和推甄計畫的經驗,確定主題往往需要多次與指導老師討論,因此建議盡早開始探索,避免後期手忙腳亂。在計畫發想上,也不需要追求題目多麼「厲害」或宏大。推甄的目的是讓教授判斷你是否具備研究潛力,並非期待你展現碩士班水準的能力。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且清楚理由的主題,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暑假期間,我搭配教育家課程,重新複習統計學與實驗法等基礎科目,提升知識背景。此外,可依自身興趣方向,閱讀相關領域的論文。先鎖定一個大主題,列出幾個可能的相關變項,進一步搜尋相關文獻,了解該主題的研究現狀。主題的確立是一個反覆重練的過程,難免需要大幅修正架構,但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氣餒,因為這是每位推甄生必經的階段。讀過的文獻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你的學術能力。


         這段時期是相對比較漫長且需要很多毅力及耐心的,因為你需要在別人暑假快樂玩的時候,沉住氣好好的讀文獻、為後期的推甄做很大很多的前期準備。但我認為在這一個階段最重要的並不是速度或是效率,也不需要跟別人比進度,做好自己的任務就可以了,相信你只要撐過去,後面絕對會輕鬆很多。


(二) 研究計劃及自傳資料準備期(約 8~10 月)

         約莫 8 月下旬開始會進入一個步調比較快速的期間,剛好各所學校可能都即將要開學,手邊的其他事物可能也都逐漸繁忙起來(因此再次建議暑假就及早準備)。會建議至少要在開學前要完成最初版的研究計劃,後續與指導老師來回修正的時程才不會太過於緊湊,尤其第一次撰寫正式的研究計畫時,應該會是最需要大量修正並學習的時候。


         研究計畫的篇幅因人而異,但在工商組的部分,因為相較於實驗組等計劃需包含更多的文獻回顧及推論內容,因此篇幅通常來說會稍微長一些(我的經驗),當時我撰寫了約 25頁的內容,不包含參考文獻,但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經驗,希望大家勿以頁數來當作計畫的完成目標,有邏輯通順的內容才是更加重要的。


        自傳的部分會根據每一所要求的內容或檔案限制來進行撰寫,若無特別限制的話我的內容通常就會包括「履歷」、「簡短自傳」、「課堂成果」、「研究及實務經歷」、「就讀動機」、「讀書計畫」這幾個部分。自傳整體的呈現方式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挑有相關的經歷寫」、「有脈絡」。


1. 挑有相關的經歷寫: 

        自傳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內突出與申請方向最相關的經歷。會建議針對學校或科系的需求,選擇能展現研究能力、實務經驗或專業熱情的內容。例如在申請工商相關領域時,我會重點描述國科會研究專案的經歷,以及在實驗室協助數據分析與問卷設計的實務操作。這些經歷會比較直接對應我的報考系所,也能清楚說明為何我適合這個科系。


         若你沒有與報考科系較為類似的經驗,也可以從其他經歷當中撰寫你的心境改變,說明為何最後希望就讀該科系。不相關的經歷,像是非專業性社團活動、與申請無關的技能或甚至是大學以前的經歷,可以選擇簡化甚至不提。


2. 有脈絡地撰寫: 

        撰寫自傳時,我認為最重要也最具挑戰性的是構建一條清晰的脈絡。可以從研究能力的發展,或從課堂到實務的經歷轉化為主軸,來統整整個四年的經歷,或者是將大學四年分為起步、深入學習與實踐三個階段來分別撰寫。另外,也避免重複敘述同樣的經歷。


(三) 面試準備期(約 10~11 月)

         面試準備期是我在這一次推甄期間時感到最有挑戰性的時刻。因為我本身的答辯技巧不是特別好,在練習的途中遭遇了很大的困難,也在這時候有很多沮喪的感受。


         給這一段期間的最大建議是,除了要 100%確定清楚自己的研究計畫內容,以及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之外,也可以往更加廣泛的地方去發想可能會被問到的題目。可以是尋找自己信任的朋友、該領域的學長姐或教授請他們幫忙看研究計畫,並指出可能會有疑問的部分或是直接猜題。通過這個方式,可以記錄很多有用的題目,並且提前思考回應方向,這個過程也可以讓你的頭腦更加柔軟(尤其是在經歷了幾個月一直在自己的架構中講故事的階段,有一些人來幫助自己跳脫框架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會選擇將所有準備好的問題直接背誦下來,而我會建議前面的 5 分鐘介紹內容一定要背熟之外,可以背幾個你覺得比較重要的問題(研究意識、應用等),其他大概知道方向,當場臨機應變就可以了。原因是時間很短,其實並不夠你完全背下所有的題目,再者,若因面試當下緊張而忘記的話反而會更加慌張。建議在練習時就抓一兩個關鍵字記住就好,每次講的不一樣也沒有關係。

雖然一開始並不是特別的順利,但我後續利用較有效率的做法來準備整個面試,也得以在高壓的期間用最快速的方式準備好並且上場,推薦給大家!


三、推甄面試過程

可以把推甄面試想像成是一個展現自己的舞台,也是檢視準備成效的關鍵時刻。台大與政大工商組的推甄面試在形式、流程及面試風格上有些許差異。


【台大工商心理組】

         台大的面試規定較為嚴謹,書審資料繳交後,需在面試前三天再繳交一份自我介紹用的簡報,並在面試當天操作簡報進行五分鐘的自我介紹。時間由助教提醒,超時需自行調整。準備時,建議將內容控制在四分鐘左右,給自己留一點彈性。


         面試全程約 15 分鐘,分為兩部分:前五分鐘自我介紹與後十分鐘的提問。當天面試官包括工商組的老師,以及其他組別的兩位老師。工商組老師的提問聚焦在研究架構及理論推演,例如:「為什麼選擇仁慈領導,而不探討家長式領導的其他元素?」或「這個領導風格的獨特性在哪?」。問題不僅檢驗你對理論基礎的了解,更考驗你對研究細節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其他組別老師則關注研究與實務的結合,提問如:「在什麼樣的組織環境中,你的研究最有效?」這樣的問題需要你深入了解業界現況,並將現況跟你的研究做整合思考。根據先前的經驗分享,台大教授對研究方法問題頗為關注(這一次我沒有被問到),建議提前準備相關細節。


        整體氛圍因人而異。我所在的場次氛圍較輕鬆,教授們甚至會就認識我的指導老師談笑,但面試早場的同學分享當時則感到壓力較大。我的建議是,面試時放鬆心態,盡量與教授建立「對話的頻率」,讓討論變得自然。


【政大工商心理組】

        相比台大,政大面試流程相對簡化,無需準備簡報或其他額外資料。全程同樣是 15 分鐘,開頭 3-5 分鐘自我介紹,後續為教授提問。因為時間限制,教授會快速進行提問,尤其是社心組的老師,風格是節奏緊湊、問題銜接快速。例如,他針對我的變項仁慈領導提問:「為什麼只探討仁慈領導而非威權領導?」甚至追問:「仁慈領導是否可能有不利的一面?」面試當下非常考驗自己是否具備靈活的思考與高抗壓性。


         政大的整體氛圍較輕鬆,尤其我是本系生,與老師熟識,對談更像學術討論。但對於初次面對社心組老師風格的同學,建議多練習快速組織答案的能力,避免被他的提問節奏打亂。


【面試感想】

         整體而言,兩所的教授都較偏向於提問「為什麼選這個變項」或「實務應用場景」這些有關理論熟悉度與應用的問題,準備時請務必了解自己研究的核心價值與適用性。另外,面試時有些提問是即興的,若被問到預期以外的問題時,也記得保持頭腦的靈活度,別過度緊張。每一場面試都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機會,盡量放鬆心情將回答當作交流,好好享受這個舞台。


四、學校選擇

         在經歷過漫長而充實的推甄過程後,我取得兩所正取的成績,而我最終選擇了就讀政大心理所。政大心理所的學術氛圍和研究資源與我追求的方向契合,並且有熟識的教授、同學及環境,因此我選擇政大心理所就讀。


五、給想推甄的學弟妹建議.....

         回望這段推甄的經歷,對我來說,最深刻的體會是不要害怕挫折,也不要與別人比較。推甄就像是一場屬於自己的旅程,每個人的節奏和方向都不同,只要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走穩每一步,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不足,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這樣的挑戰。時間緊迫,壓力也會與日俱增,但適時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初衷,是克服焦慮的關鍵。同時,也不要害怕正視自己的弱點,推甄本身就是一個學習與成長的機會,無論是文獻閱讀、研究設計,還是書審與面試準備,每一步都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退縮,因為每一次突破都會更靠近未來的成功。


         這段準備就像一場耐力賽,考驗的不僅是你的實力,更是你的毅力與抗壓能力。當你頂住壓力,堅持到最後,你會很開心地發現自己的潛能無窮,並且成長遠超過原本的預期。


         最後,我想對考慮推甄的學弟妹們說,提前準備是成功的關鍵,不要害怕向學長姐或教授請教,他們的支持會是你最大的助力。這條路上,辛苦是必然的,但當你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最終開花結果,而且那份成就感將遠遠超越所有的辛苦,讓你無怨無悔地熱愛這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