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3
學員心得蔡○翔(北科/應英)
錄取學校成大-行為醫學所(臨床) 【狀元】
大家好,我是這次有幸正取成大行醫的考生~很高興能跟大家分享準備心得。 我就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學校沒有心理學系的修課資源,跨校選課也沒辦法修相關課程,因此我這部分是從零開始的,所以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跨考、沒有基礎,也不用擔心,就早點開始準備吧。
1. 春季(3~5 月):
準備研究所的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壓力,可以聽聽補習班老師的上課方式、內容有什麼,平時也可以到圖書館、書局多看心理學的書籍,摸索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夠的動機去支持自己未來將近一年的備考狀態。我自己因課業、打工的關係,有空的時候才會另外看心理學的書籍,但沒給自己進度壓力。另外 6 月剛好學期末,課業壓力變輕,所以我在學校的圖書館找了許多專書來看,幫助自己銜接暑期課業。先預習一定有好處,所以 6 月可以先找部分考科的書慢慢看,但也不要逼得太緊,我當初是以 7 月為分水嶺,7 月以前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讀就好了,平時也都有保持社交活動、休閒娛樂等等。
2. 暑期(7~9 月):
我認為暑假是調整個人讀書習慣、分配時間的時機。因個人工作因素的關係,暑假的部分科目我是到班上課;有些科目是自己讀,我發現這樣子的方式對我來說是最舒服的,以下是一些暑期聽課的心得分享:
● 統計
統計我非常需要聽老師講課來幫助自己理解,統計老師總是以一種讓學生很好懂、生活化的方式講課,不論再深的觀念都變得非常人性化,讓我能在統計這科零基礎的科目上保持十足的信心,如果自己對統計一開始沒什麼概念的話,跟著統計老師教學的步調走,很容易就能夠上手了。
● 普心
而普心則是範圍太廣,因此先跟著補習班的進度為主,普心老師的講義非常豐富、綜合了不少版本的教科書整理而成,基本上把普心大多的會考重點都包含了。老師在教學上也十分熱忱,上課期間還會透過演出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某一個理論、概念的印象,課餘時間也會讓學生問問題、注重跟學生的互動,也會分享自身經驗並結合心理學的理論,是很有趣的一位老師。
● 臨床
臨床老師則是會結合自己在業界工作的一些個案經驗、與台下的學生互動,聽起來不會死板;講義的部分編制的很用心,尤其是變態的內容跟排版我很喜歡,另外老師也會整理一些補充教材,例如自殺的三級預防,這是近幾年來最常考的議題之一。
● 認發
認發老師的講課也很有趣,時常會分享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並且結合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而且在社團上也會分享一些認知科學的時事新聞;講義的部分都把大部分的考試重點都寫進去了,也加入了一些一般教科書沒有寫到的補充文章來幫助學習。
● 心測研
研究法的老師則是會透過講述一些自己正在進行、有興趣的議題來結合課堂內容,老師也很樂意在下課時間讓學生問問題、分享自己的看法。老師上課聽起來也很輕鬆,比較像是用聊天、對話的方式講述知識,而不是單純敘述講義上的文字。
3. 秋季(9 月~12 月):
暑假結束之後,會發現自己雖然學到很多知識,但是還沒有內化到可以馬上寫申論題的地步,因此我在開學後最重視的是複習,新進度的部分則是複習結束後再加上去。因為秋季班不像暑期班那麼緊湊,所以我一方面按照補習班的課程,一方面利用自修時間複習筆記、持續看教科書,秋季的複習是把基本分拿到,而新的學習是讓自己能夠拿更高分,這會在12 月左右開始寫考古題的時候會很有感觸。
4. 考前(12 月~2 月):
考前最重要的就是多練考古題,考古題幾個重要的地方在於:
✓ 能夠練筆、練手感、練動腦。
✓ 多寫幾個年度後,可以看出不同學校的考試趨勢。
✓ 今年考題可能會從考古題出,有寫有賺。
考古建議一律用手寫,不要用電腦打字作答,剛開始接觸考古題時不用計時,可以多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會怎麼回答這些題目,測試自己是否能把記下來的內容組織起來、訓練自己的思考邏輯。各校的考古題我認為都可以寫寫看,我個人很喜歡東吳的考古題,不會太深但也不容易,有選擇也有申論,非常適合自己練筆。我會把每一次寫考古題當作是正式考試,不會寫的題目就跳過、會寫的盡量寫,考後訂正選擇題的答案(上網把不確定的選項、題目查一遍);申論題則是上網多找期刊論文(中英文都可以),盡可能吸收不同文獻的觀點,能加深對題目的認識。
雖然常聽別人說這段期間只要顧好自己熟的內容就好,但一直到最後我都是抱持著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心態去準備,盡量顧好基礎,同時學習更多加分的知識。
備審、推薦信的部分建議大家備考期間就開始蒐集,盡量不要到筆試後才開始衝刺,因為會犧牲其他筆試的準備時間。因為我這次也有報名東華的筆試,學校要求在 1 月初就先將備審上傳,所以資料大部分在 12 月底就蒐集完畢了。
1.政大
上傳資料:備審(含研究計畫)、歷年成績單、推薦信 1-2 封、考生基本資料表政大的面試非常重視研究計畫,老師在面試時會針對研究的邏輯、設計去提問,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理論基礎為何等等。所以要對計畫非常熟悉,才不會在老師提問的時候當機,老師也很積極想與你討論,盡可能釐清更多想法。另外老師也會從備審跟自我介紹提問,但這些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因此被問到這些東西的時候照理都不難回答,平常心應對即可。
2.成大
成大沒有指定繳交資料:因此如果空手去老師應該也有準備問題給你,但我認為帶個備審資料能讓老師快速了解你是最好的,老師也可能從你的備審資料中提問,比較不會措手不及。成大主要聚焦在面試時的對談,會觀察你的就讀動機、報考學校的理由以及是否做足功課等等,面試的時候在自己的動機、經歷上展現自信與真誠,老師一定都感覺得出來。
3.高醫
必繳資料:面試當天帶一頁 A4 研究計畫書高醫的面試跟政大一樣著重研究計畫,老師會要求一開始先進行以「研究計畫」為主題的自我介紹,所以不要講太多無關的經歷,把握時間把自己的想要研究內容都介紹清楚,老師們看完計畫書後會開始針對研究計畫提問,所以面試高醫時,不太需要準備自己背景介紹,重點是要對研究計畫非常熟悉。